如何降低牧场奶牛的体细胞?
加强运动,使奶牛保持良好的体况;保持牛体卫生,经常刷拭牛体,尤其要保持牛的后躯及尾部清洁;加强牛群的日常管理,避免机械损伤。实行标准化饲养,合理配制日粮;注意饲料的贮存, 防发霉、变质,饮水清洁。注意母牛分娩前后乳房的护理。
对于一牧场,最大伤心事莫过于奶牛体细胞升高,这是乳房炎出现的先兆。要想降低,使用【乳之源】,这个奶牛专用的添加剂,效果好。没有抗生素,没有激素,没有药物残留,没有污染,是河南农科院研究出来的一种绿色添加剂。降低体细胞、提高产奶量、防治隐性乳方炎。
乳之源(奶牛专用)——可以降低奶牛体细胞。,这是一种零耐药性、零药物残留的抗感染微生态制剂。提高饲料吸收,降低体细胞。对防治奶牛乳房炎有特效,可降低乳房炎发病率60-70%,同时防治奶牛酸奶症效果突出。
第二步、决定牧场奶牛乳腺是否有问题,将上一步收集的信息与下面理想牧场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,若有问题及时解决。第三步、立即降低冷缸体细胞,依据DHI报告寻找冷缸体细胞影响较大的牛,及时隔离。
牛粪养蚯蚓,一亩赚3万
1、养殖1亩蚯蚓年投入支出 用饵料(牛粪,猪粪,鸡粪,养蘑菇下脚均可)100立方米,每立方米20元,计2000元。自繁蚓种100公斤,每公斤按成本20元计,共2000元。占地费1亩,每亩600元,计600元。水电工具计500元。合计:5100元。
2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洒水频率。例如,在河北邢台的林下养殖蚯蚓,春季和秋季空气干燥,通常每隔4至5天喷水一次。夏季高温时,可使用遮阳网或喷水降温,冬季则需采取保温措施。在华北地区,蚯蚓越冬期间,会在蚓床上增盖一层约20厘米厚的发酵牛粪,并覆盖塑料薄膜,以利自然越冬。
3、用牛粪喂养蚯蚓,要做好以下几点。首先是准备工作,收集新鲜牛粪,确保无化学药剂残留,将其堆放在通风处,让其自然腐熟,一般需1 - 2周,腐熟可避免牛粪在蚓床发酵产热伤害蚯蚓。接着是调配基质,把腐熟牛粪与疏松的土壤按3:1比例混合,还可添加适量锯末、稻壳,提升透气性与保水性。
4、首先,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,确保场地通风透气、排水良好。其次,要准备合适的养殖基质,如腐熟的牛粪、猪粪等,为蚯蚓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。同时,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,避免过密导致蚯蚓缺氧死亡。此外,还要定期观察蚯蚓的生长情况,及时调整养殖策略,确保蚯蚓健康生长。
5、养蚯蚓赚钱吗 一般而言,养殖蚯蚓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,主要原因如下:投入成本低:养殖蚯蚓所需的基础设施简单,只需简单的养殖床和土壤,投资相对较小。风险较低:市场需求稳定,蚯蚓作为有机肥料和饲料,其市场波动较小。
6、养殖密度控制:在牛粪发酵养蚯蚓时,每平方米的养殖密度应控制在1万条以内。产蚓量每平方米约3公斤(约2-1万条),幼蚓期可达到3万条/平方米,但后期应降至2万条。 无土养蚯蚓方法:使用废旧瓦椤纸作为养殖基质,将其浸湿至不再滴水,撕成小片后放入养殖容器,再将蚯蚓放入。
奶牛冬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
1、饮水水是保证奶牛正常生长的必要物质,也是提高产奶量的关键。冬天气温太低,水容易结冰,不利于奶牛饮水,并使奶牛在冬季容易出现饮水问题。因此,冬季要做好饮水管理,全天保持供水,适当提高水温,水温不宜低于10度,不宜超过15度。过高会影响奶牛的生长,降低产奶量。
2、加强冬季防寒保温冬季做好奶牛的防寒保暖工作十分重要。冬季应采取暖舍饲养,要把牛舍四面墙壁的缝隙、孔洞堵好,后窗用塑料薄膜封闭,简易舍应采用地膜暖棚,提高环境温度。气温在~15℃以下或有大风天气时,奶牛应进入牛舍,床位要铺垫草,以降低奶牛自身能量消牦,防止奶牛产奶量下降。
3、精粗饲料比例合理,每天适当增加10%的混合精料。冬季最好喂干料或颗粒饲料。(2)防寒保暖,注意牛圈卫生。牛圈要多铺褥草,避免牛体直接与冰冷地面接触。不要用水冲洗地面及牛栏,牛排泄的粪尿及污湿的垫草要及时处理。
如何利用奶牛的粪尿生产沼气?
1、林草一家禽一粪一畜循环模式在荒地上种树和草,秸秆和草料喂养家禽,鸡粪晾干后养殖牲畜,是最原始和生态的循环模式。植物一鱼一粪一植物循环模式通过稻田养鱼,秸秆作为养鱼饲料,鱼粪作为稻田肥料,形成简单的循环经济,稻田转变为鱼塘时需注意土地再利用。
2、当地农民利用茎叶作为兔的青饲料发展长毛兔生产,并尝试利用茎叶生产青贮料用于奶牛养殖,还利用茎、叶脱水生产叶粉。一方面变废为宝,减少环境污染,满足当地草食动物生产对青饲料的需要;另一方面进行西兰花副产品产业开发,增加西兰花种植的经济效益。
3、沼渣是沼气发酵后的残余悬浮物,由部分未分解的原料和新生的微生物菌体组成,其中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含量丰富,主要用途包括用作肥料、配制培养土、制作人工基质以及牛场垫料等。
4、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连续进行,间断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,浇筑时必须振捣密实,不允许出现蜂窝麻面现象。
5、从产后奶牛的产奶规律看。最高日产奶量一般出现在产后4~8周。而饲料采食量的高峰却在产犊后11~12周才能出现,两者相差4~5周(图6)。产奶量增加,对能量需要特别多。如果饲料供给的营养不能满足合成奶的能量消耗时,只能动用体内贮存的营养,使机体出现负平衡。据试验。
现代化养牛大棚
现代化养牛大棚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环境控制:温度调节:采用自动温控系统,维持大棚内适宜的温度范围,确保牛只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。通风换气:安装高效通风设备,保证大棚内空气流通,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。光照管理:合理设置光照强度和时间,模拟自然光照周期,有助于牛群生理机能的调整。
在现代化养牛场中,合理规划每一寸土地至关重要。牛舍作为核心设施,占据总面积的20%左右,需根据牛的特性进行精细化设计。
第二种办法就是用现代钢结构的移动厂房那样的大棚,就不用担心大风吹到、下雪压塌大棚顶部,造成牛群伤亡,总之,钢结构牛棚的安全和实用来说或还是比较好的。
首先,进行现场放线,并对预埋件的位置和高差进行校正。若预埋件中心位置出现较大偏差,可采用焊接铁板加宽的方法进行修正;若高差位置偏差较大,则需对立柱进行切割以调整。
大棚养牛的建造技术 牛棚的选址应该选择在地势干燥,通风向阳,采光性好,地势开阔的地段,尽量选择比较安静的地方。牛棚有平顶式、单坡式、双坡式、平拱式等多种建设结构,常见的建设结构为双坡式,双坡式的牛棚扣棚面积小,光照充足,易保温。
选择场地 养牛大棚的建设地址建议选在地势高、排水好、背风向阳、具有缓坡的地方,而且牛棚高度离地面不能低于3米,有利于通风散热,而且大棚的建设面积要根据养殖规模决定,平均每头牛大概需要3-4平方米的休息区域。
奶牛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哪些?
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,必须坚持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的方针,注重消除各种致病因素:奶牛由于是草食动物,饲草来源广泛,其中不可避免存在寄生虫虫卵,奶牛采食后就会感染寄生虫病,严重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,甚至会导致奶牛死亡,因此,奶牛场必须坚持定期驱虫的基本原则。
预防奶牛寄生虫病的措施包括:(1)避免使用水生植物如水花生和水葫芦作为奶牛饲料,因为它们营养价值低且可能携带寄生虫。(2)每年对牛群进行1至2次针对肝片吸虫的药物驱虫治疗。(3)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,每年对奶牛进行1至2次血吸虫病的检测。发现病患应及时隔离并使用吡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。
应避免使用水生植物如水花生和水葫芦作为奶牛的饲料,因为这些植物不仅营养价值低,还可能携带寄生虫。(2)为了预防肝片吸虫病,全场牛群应每年接受1至2次的药物驱虫治疗。(3)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,应对奶牛进行至少1至2次的血吸虫病筛查。一旦发现患病奶牛,应及时隔离并使用吡喹酮等药物治疗。
另外,除了药物治疗,改善饲养环境和管理措施也是预防和控制焦虫病的重要手段。保持牛舍清洁干燥,定期消毒,可以减少焦虫的滋生。合理安排牛群密度,避免过度拥挤,有助于减少焦虫的传播。加强饲养管理,提供充足的营养,增强奶牛的免疫力,也有助于抵御焦虫病的侵袭。